科学小实验是否能开拓孩子思维
发布时间:
2019-04-22
教育家陶行知所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身心健康,有自我价值观和对世界正确的认知。一味的追求成绩和抹杀孩子的天性,最终只能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那么孩子成长过程中能否利用科学小实验开拓思维呢,本文详细揭示了科学实验在孩子成长路上的占比。
【当下传统教育存在什么样的劣势】
9月26日,我国家庭教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报告——《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发布。此次报告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部门联合发布,面向全国近20万名四年级、八年级中小学生。报告中,“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的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远高于其他价值追求(有钱、有社会地位、有权力)的选项,并视父母为最崇敬的榜样。
本次调查也对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和非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父母参与抚养的家庭在亲子沟通、家长尊重孩子、家长学业卷入、亲子阅读等方面表现普遍更好。这样的调查结果让人泪目,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深思。
【家长,您在哪里失去了孩子的心?】
孩子渴望有温暖的家,家庭的温暖依托于亲密的亲子依恋,但为什么亲子冲突甚至深深的代沟会频繁出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父母的关注与孩子需求的错位。
调查报告显示,学生认为父母最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身体健康、人身安全,其人数比例均高于对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特长、心理状况的关注。这明显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及实际需求的忽视,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精神食粮”,这同样也是加剧亲子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温暖的家,从科学启蒙出发
好奇心和热情,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之源。让孩子拥有充足的精神食粮,首先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这也是高质量陪伴的基本内涵。当孩子对身边的大事小情产生好奇心时,或是问大人,或是自行作出各种尝试,父母作为孩子的成长引导者,万不可简单应付或打击孩子的求知欲,而是要读懂孩子的心。当自己无法很快为孩子解开问号时,在研究明白之后再为孩子解答,就 是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为孩子传递学习探究精神,使孩子保持求知欲。
若父母与孩子共同思考研究,探索新知,以及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正是孩子最渴望的贴心陪伴、悉心引导。孩子在宽松、温暖的环境中,好奇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对身边喜爱的事物保持极大的热情,大到足以支持他克服在追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孩子脑海中的一个个问号被解开,开心和成就感就会带来巨大的鼓舞,为孩子的成长带来源源不断的积极影响。可见,有温暖的家不仅仅是孩子的内心感受,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续驱动力,是家庭幸福的持续驱动力。
有温暖的家,成功的子女教育首当其冲,其前提是父母充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读懂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让温暖守护孩子成长。
科学实验,坚果,坚果科学实验室,山东松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科学实验加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热烈庆祝第八届广西青少年科学节河池市金城江区活动暨金城江区第六小学首届科学节圆满成功!在此次活动中,坚果科学实验室的老师们用轻松有趣,充满奇幻的科学秀展示捕获了众多学生的心。
2020-10-26
近日,微博上出了这样一个热搜,说是山西长治下发通知,从2022年起将裸眼视力纳入中考招生评价标准,引发争议。长治市教育局回应,此举是为解决“小眼镜”问题,视力评价有个基数,学校会定期开展视力监测,视力有变化才会扣分,先天近视不会受影响。
2020-10-14